當我們聊到游戲體驗的時候,腦子里或許會開始勾勒一個完整的概念,它是畫面、玩法、聲音、劇情、文化所堆疊出的整體。區別在于3A大作就可能類似于鴻篇巨制的電影,獨立游戲則是精致的短片,各有各的別樣滋味。但《共情隨筆》正如其名字那樣,更像是作曲家或者小說家在用餐時乍現的靈感火花,然后隨手寫在了餐巾上。這十個作品基本都是簡單的雛形,展現出了有趣世界觀和腦洞,以及玩法的框架,卻又在淺嘗之后戛然而止,只留給人意猶未盡的回甘和廣闊的想象空間。
共情隨筆丨Essays on Empathy
開發商:Deconstructeam
發行商:Devolver Digital
發售日期:2021年5月18日
發行平臺:Steam
屬性:休閑、互動小說
※本文以Steam版為基準
游戲菜單界面的設計就很有特色,兩行在盒子里巧克力。點開則是這款作品的簡介、游玩按鈕、設計手稿和迷你紀錄片,他們甚至會直接告訴你這個點子實在什么情境下誕生的。你大概很難找到另一款作品,會把開發者談設計理念的視頻在游戲內和開始按鈕并列了,它的存在像是幾位主創們興沖沖的跑到玩家面前,分享自己有趣的想法,并嘗試尋找共鳴。我們先來挑選其中幾塊,嘗嘗到底是什么味道。
第一塊巧克力:《禪和人體改造主義的藝術》
單看這名字,就直觀的感受到它東方古典文化和賽博朋克元素碰撞之后,誕生出的荒誕設定。你是負責“人類升級”的機器人,在本作的世界觀下,人的任何追求都可以通過朝肚子里塞個零件來完成。無論是漲不了粉的花季少女,打不過年輕人的黑道大哥,做不出好游戲的游戲制作人,統統一次性搞定,瞬間提升武力值、大眾認可程度等屬性,并在送客時順便附上一句靈魂吐槽。
至于零件怎么來,只需在數據庫里調去具備相應屬性的零件外型,然后通過做陶藝的方式,一只手像踩縫紉機踏板一樣猛點空格鍵/手柄A鍵,使胚子開始轉動,另一只手操控工具打磨出相應的形狀即可。只是這操作確實比較麻煩,做了幾個之后,感覺手腕甚是疲憊,但我似乎在精雕細琢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幾分工匠精神和禪意(并不)。
它可能是最能代表《共情隨筆》的一作,游戲的誕生時間是2016年,彼時幾位Deconstructeam的開發者正處在因為上一款游戲做太難,只有10%的人通關而懷疑人生的階段。因此《禪和人體改造主義的藝術》幾乎就奠定了許多后續作品的關鍵特質:像素化的美術風格;沒有game over的連貫敘事;別致的配樂。
更重要的一點是,它展現出了《共情隨筆》里面這些種子,生根發芽并結出碩果的潛力。在Deconstructeam 2018年推出的作品《紅弦俱樂部》里我們可以見到幾乎完全一樣的賽博元素、場景和玩法,卻又在進一步對世界和劇情進行填充以后,最終誕生出了一款好評如潮的佳作。
《紅弦俱樂部》
《紅弦俱樂部》
第二塊巧克力:《11:45 A Vivid Life》
一位女學生深信自己身體里有著不屬于自己的骨頭,因此偷了一臺X光儀器,并希望通過對自己的全身掃描找到真相。游戲的步驟非常簡單:掃描各個部位,找到隱藏在身體中的線索,并通過線索得出推論。
這個游戲充分展示了制作方的敘事水準,因為當每一條線索出現時,你可以自由選擇三條結論的其中之一,并最終拼湊出幾個完全不同的故事,既可以是家庭倫理,也可以是超自然的設定。唯一不變的是每次重玩的末尾,那句從頭到尾不斷重復的“請回家吧”最后一次出現時,哪怕早有心理準備,還是會讓我頭皮發麻。
第三塊巧克力:《背后的女人》
之所以選它作為第三部介紹的作品,是因為它的題材讓我想到了新垣結衣和她丈夫結緣的《逃避可恥但有用》(掩面)。雖然設定有些許相似之處,但和那部甜到掉牙的日劇相反,《背后的女人》展現了親密關系中的陰暗面,探索婚姻生活中的物理和心理空間遭到逐步壓縮之后,所誘發的令人窒息的危機和焦慮。
游戲之初兩人坐在餐桌上的溫馨對談,寥寥幾筆就勾勒一對恩愛夫婦的你儂我儂。然而兩人一位是身為經濟支柱且才華橫溢的藝術家,一位則是沒有個人愛好且無法和難以和丈夫共鳴的家庭主婦,這段感情的天平其實早就悄然傾斜。最為消磨感情的終究是那些雞毛蒜皮的日常,加上其他家庭成員的介入,兩人的摩擦越來越多。隨著妻子的情緒開始逐漸走向崩潰,音樂的旋律愈發緊張,整個畫面的色調越來越暗,鏡頭不斷拉近且開始微微晃動,就如同整個空間都在壓迫她的神經。
主創們在介紹這款作品的時候也不約而同地用到了「致郁」「痛楚」「創傷」等詞匯。因為和其他偏向科幻、奇幻風格的故事不同,《背后的女人》過度真實地呈現了一段感情的潰爛,以至于讓任何有過類似經歷,并試圖在游玩過程中去嘗試共情的玩家感受到情緒上的傷害。至少我就在結束之后直接丟掉了耳機,在工位上捂著臉坐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。
整個《共情隨筆》的基調就如上述三款作品展現的那樣,時刻彰顯著幾位主創深厚的敘事功力,像素化的美術風格沒有削減故事的表現力,甚至使得他們可以去描繪一些稱得上殘忍的情節,卻又不會在畫面上顯得過火。配樂的跟進亦是恰到好處。
不過這也是難得的一款在我看來足夠有趣,卻又無法打出更高分數的作品。因為這10個小故事合到一起流程也只有大約5-6個小時,同時在“好玩”這個維度上會略顯薄弱。正如我在文章開頭所說,他們更像是一些潛力十足的雛形,故事和玩法都有很多繼續拓展的余地。
最后,雖然不會構成扣分項,但作為一款注重文字敘事體驗的作品《共情隨筆》暫時沒有中文。幾位母語是西班牙語的主創所撰寫的英文對白相對比較簡單,但是會因此影響到游戲體驗的玩家可以酌情考慮。
A9VG體驗總結
《共情隨筆》正如其名字那樣,是開發者們乍現的靈感火花,展現出了有趣世界觀和腦洞,以及深厚的敘事功力。雖然整體流程較短,玩法和故事都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,但作為雛形其潛力已然得到驗證,會讓人期待這些種子未來結出的果實。